小鱼作文网

小鱼作文网

中国震撼读后感

943

提起中国震撼读后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下面就一起看看小鱼作文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国震撼读后感的内容吧!

篇一:中国震撼读后感     李晓琴

  中国,一个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30多年来,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世界震惊!

  《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教授,他以客观的眼光,写了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是如何的崛起。

  一、合理利用国情,走自己的模式

  作者认为“中国模式”不是转型而是创新,要适当借鉴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有世界最充沛的人力资源和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我们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我们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立的思想体系,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得到了最大发挥。反之,中国这种“文明型国家”,如果采用西方政治模式,自己的优势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整个国家就会走向崩溃。这个观点张维为教授在走访了100多个国家之后也在书中总结道:“非西方国家照搬西方模式,基本上是照搬一个,失败一个。”

  总之,我们通过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沿着这种思路,推进各种改革和创新的成功概率就大。所以,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

  二、推崇和平,迅速崛起

  书中提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回顾世界历史,西方崛起的过程几乎就是一部动荡与战争的历史。”然而史实也确实如此,西方的崛起充斥着侵略、战争、屠杀、征服、奴役,中国也是受害者之一。中国自古就是“百国之和”,以和为先,以和为贵。因为有了“和”,中国才会有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才会让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发展。少了“和”那是万万不可的。

  三、民生为大,稳定发展

  何为民生?民生就是一个国家推动政治改革,解决了人最根本的生存问题后,再着眼于更高、更广的层次上提升民生的品质,政府能为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能让人民过上更安全、更自由、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大家还有什么理由不安稳呢?而西方推动“民主化”压倒一切,结果造成了政治改革与民生改善完全脱节,造成了非西方国家无穷的动荡和战乱。

  四、对外开放,经济增长

  开放、互动、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明。我们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推陈出新。历史上是这样的情况,今天还是这样,今后还会是这样。只有这样,“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之崛起不可阻挡。

  品读完此书,我由心底产生一种震撼,一种对自己日益强大祖国的敬佩和自豪!通读全书,我更加相信,依靠中国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国理念,依靠对五千年文明的发扬光大,加上我们每一名中国人不懈努力地创新创业、拼搏奋斗,未来中国一定会不断给世界带来新的震撼!

   篇二:中国震撼读后感

  在写这篇读后感前,我想先声明自己的立场和视角,我是以一个稍有受教育经历的普通社会青年的立场和身份来欣赏和评述此书的。相比起作者北京大学教授和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身份和地位,我似乎没有资格和阅历去评判此书,但作为中国人,作为书中普通百姓的原形,既然要写观后感,那我也就斗胆说一说自己的读书体会,年纪尚轻,阅历尚浅,积淀尚浅,不足狭隘之处在所难免,还望阅者海涵。

  现在来说一说这本书,此书我只读了个开头,甚至可以说只看了几页。并不是书不精彩,也非是观念不合而不愿再读,只是时间仓促而已,只匆匆一瞥目录及开篇引言,以求对全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好在中国人写书,而且是写上了档次的书,基本都还是有开门见山的好习惯,文章的开头都讲究阐明主体,要求言简意赅,所以依稀还是能对作者的思想有个大致的了解。

  扯了这么多,现在引出我的观点,就像韩寒说过,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却有贵贱之分。韩寒是何许人,或者这话是不是韩寒第一个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觉得他的话比较符合国情,也符合现代人的追求。写这类书时,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立足的根本,所以依稀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的追求。因此,这话来衡量此书倒也勉强有据可依。当然,无所谓贵贱之分,只是应归结为不同的观点由不同的背景经历和立足点所支撑!所以,含蓄地说,作者和我们普通百姓活的,似乎不是一个世界。

  让我们来看一看着书的内容,既然我只看了目录和引言,那自然也就只有谈这些的权利,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这点似乎社科院的院长是有足够的发言权的,他们手头有研究人员提供的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统计数据”,他们能够引经据典,他们的格局显然更高,阅历显然更广……一句话,他们所站的高度决定了他们目光的焦距。就此而言,他们的依据、他们的立场便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他们的阐述肯定是客观而公正的,所谓的质疑,大概顶多只能执着于所谓的权威数据而已了吧。

  引言中提到了西方预测1989年中国崩溃,苏联解体后中国要离析,邓小平辞世后中国要大乱……以此来描绘出西方就是个笑话。可我不禁要问,这西方究竟是谁?多少人?是否主流?有多少真正存有严谨和真意?用大家都一笑置之的笑话来论证中国的强盛与西方的愚昧,是否妥当?难道没有哗众取宠的意思么?

  而就“国内种种原因,不少人对自己国家的崛起心存疑虑”的问题,简单地把一些人只认同西方模式作为典型,还藉此来引出有国际事业的人都有“中国的崛起是不争的事实”的论据,是否有混淆视听,避重就轻的嫌疑?稍微受点教育的人都知道事务的两面性,美中文化观念,每种社会形态都依托时代的局限有其优点与缺点,西方固然有其好,也自然有其坏。过分的夸大某个面都只能引起误读。然而事物之间又确实存在比较性,简单通过片面的放大对手不足和强调自身的无懈可击,都是掩耳盗铃的作法。其实坦然地说,我们不需要和西方比,如果我们做好我们自己,如果人民能安静乐业,社会能和谐发展,其乐融融,谁又会分心在意西方怎么样呢?从作者的引言及后面的一些话,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似乎笔墨较多地都是在围绕西方模式的不足,中国的各种神奇数据作文章。关于百姓的生活和幸福,社会的各种现象,作者却只言片语,避而不谈。我觉得这种思路很有趣,难道这些问题不需要我们正视吗?我不会简单粗俗地用“国进民退”的观点来表达此类现象,但我觉得,确实需要有人来认真而慎重地正视这些问题,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思考解决之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与作者的出发点其实是一致的,作者引经据典,附带生活经历的论证也为广大爱国青年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我们从小就受到教育:读书,要信,也要质疑;能举一反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此,我坦然地表达观点,藉此汲取养分而成长,并力求自我完善。有此文,自己也颇决意外,心中点点温暖,依稀证明着自己不灭的爱国热情。

  生活需要不断感悟、积累与沉淀。此文在我看来也该行至尾声了,最后,想借用最近在郎咸平博客里的话来结束,准确地记不得了,只是记得大致意思是:社会越来越冷,“愤青”几乎消亡,而“淡定”之人却越来越多。社会各阶层的人都不快乐,政府不快乐,房地产商不快乐,老百姓不快乐……而他所看到的解决之法是沟通,真诚地沟通!

篇三:中国震撼读后感

  一口气看完了张维为的《中国震撼》,感觉我们生在中国是非常幸福的。作者认为中国经济的成果是无可质疑的,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历史上也存在,有的甚至比中国还严重,比如意大利的腐败。但如果中国意识到了,就会集中高效处理这些问题,比如环保技术。作者认为只比较GDP是不恰当的,因为它掩盖了许多背后的差异。GDP不能说明我们生活是否幸福。我们通常会用GDP总量来说明中国实力如何强大,或用人均GDP说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GDP应该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而且没有算上房产。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比中国高但作者看到其首都比北京落后三十年。

  作者以自己在许多国家的亲身经历,说明中国比其它发展中国家发展得还要好,比如农村有楼房,有自来水,通电,有电器。中国的发达城市(如上海,北京)比发达国家的大城市还好,一样有高楼,高铁,机场。一些西方人来到上海的感受可以用“震惊”来形容。这得益于小平的远见,让部分城市富裕起来,这是田忌赛马的道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城市发展起来了,可以通过税收来支援贫困地区。

  作者认为任何一个非西方国家在学习西方那套制度,没有不失败的。不能简单地以民主,专制来说明一个政治制度的好坏,认为民主是好的,专制是坏的。而是要以人民的生活是否幸福来判断。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西方民主,结果人民生活一团糟。他认为西方之所以民主成功,是因为他们足够发达,政治上的折腾不会对经济有很大影响。况且西方国家的建立和初期发展不是民主产生的,而是通过暴力,战争,掠夺来积累财富。那些推崇西方民主的人怎能忘记这段历史?而发展中国家实行了民主后,本来脆弱的经济被各种选举,政党斗争搅乱了。国家内的几个政党,利益集团在斗争,互相扯皮。人们教育水平不高。一些贫民窟的人被黑帮利用作为票仓。

  一个国家文化不同,其政治制度也不同。东方文化强调集体,秩序,家人。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权利。如果引进西方制度,把本来团结的群体拆散,让其斗争,那不是比原来更坏?有人打个比方,中国的领导制度,就像是公司的CEO制,能一人一票选CEO吗,那么公司一定破产。如果军队一人一票选指挥官,一定打不好仗。民主选出来的不一定是有才能的人,可能是多数人的暴政。一些民主国家就是例子,如菲律宾,海地,泰国,它们政治动荡。民主国家决策低效率,各方吵架。比如印度要改造贫民窟,计划改造90万户,5年才改造6000户。民主无所谓好坏,没有适合所有国家的唯一民主气度。只有适合一个国家特点的民主才是好民主。中国有自己的民主观。我们认为政权的合法性在于民心,而且中国推崇选才举能。而西方人认为民选的才是合法的。

  中国的人权观和美国不同。中国认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重要的。而西方国家认为政治权利是最重要的。于是按照他们的人权观,美国还有很多贫困人口,而他们无法解决。但是,在吃不饱,无处住的情况下,还谈什么选举权,言论自由呢?请看一些发展中国家学习西方制度后的情况。而且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说明美国制度靠不住。美国也不得不采取政府干预市场的办法。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中国如果采用美国的一套,后果是毁灭性的。

  作者认为中国是个十亿级人口的大国,人口比几千万的英国等欧洲国家,人口几亿的美国,日本还要大。其问题也复杂。但根据自身的特点(实事求是),用渐进改革,不断尝试的方法,一定会超过美国。这就反驳了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适合的政治体制应该是多元的。不客气地对美国说,到时候,我们发展起来了,看看是我学习你,还是你学习我呢?

   篇四:中国震撼读后感

  今晚闲得无聊,就看了一下中国震撼这本书(严格上说只看了引言、第一章和第二章)。早前,很多同学都说,看了这本书之后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望···云云。我现在也想就我目前看了的内容来说一说我的感想或想法吧。

  第一,就作者而言,他是想通过这本书来告诉人们:要认清自己国家发展的现实(即我们所取得的真实成就),要对自己国家的发展充满信心,要抛弃“大国小民”思维。不真实的认清自己国家的成就,就会不仅说服不了他国,更会误国误民,让民众对国家的发展丧失信心。

  第二,不应怀疑,更不能否定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应该毫不怀疑的承认,书中所说的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取得经济总量的全球第二,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创造社会财富的飞跃增长,克服金融危机的冲击,等等。这既是全体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铁铮铮事实,也是中国模式所取得成就的有力表现。对此,我们必须表示承认和欣慰,这既是对过去奋斗的肯定,也是激发我们继续努力奋斗的基础。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信心呢?

  第三,有必要树立居安思危和未雨绸缪的心理。就我个人来说,读了中国震撼的这些内容并不能让我觉得我们的国家会这么快全面的超越美国或者说其他发达国家。作者在书中列出了很多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我承认这是事实;但是,我个人觉得,作者就我国的情况与他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比较说服力就不是那么强了。从理论上说,逻辑推理并不是很严密,理论支撑不强;从事实上来说,作者运用了很多简单的理论推理和宏观的数据,并没有详细的事实与严密的数据来支撑自己的结论。当然,正如作者所言,尽管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还是不小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中国亟需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第四,清晰认识现实,正确把握方向。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过程中,中国取得巨大成绩是事实,中国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棘手问题也是事实。在当下,无论是基于复杂的国际环境,还是严峻的国内问题,我们既要充分肯定过去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要审慎思考,虚怀若谷,认清现实,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逐步解决阻碍我们发展的一切因素。

  也许我们的现实并不能让每个人满意,但现实终归是现实,并不是我们的落脚点,而是我们奋斗的基础(无论好与坏)。可笑的是,很多人抱怨现实的不好,但是在“奋斗”的路上他却朝着“现实”的方向迈进!一句话,你有理由高兴,我也有理由悲哀。

   篇五: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以西方不可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本书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同时阐述了“西方模式”的困境,观点深刻,表达了其对中国“崛起”的自信与乐观,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引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的点滴思考。

  谈到“崛起”,会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另外一个词“衰落”,那么中国的衰落源于“何时”、“何故”呢?一般观点认为:中国的衰落是从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突然开始的;中国近代的衰落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宣仁之治也同样是发生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可见,把中国近代的衰落完全归结于封建专制是不全面的。近代中国衰落的本质是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落后,更深一步挖掘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实质上打断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过程,在宋明时期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被游牧民族的野蛮奴隶制度所取代。这种历史的倒退,事实上封杀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通路。奴隶制的落后生产关系显然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因此逐渐的走向衰落,百业凋零,人民困苦不堪,在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东方的大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远历史,创造过伟大华夏文明的天朝大国迅速的沦为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盘中之食。

  再来看看中国崛起的步伐: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增加了18倍,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于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的出口国,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的腾飞是中国崛起所被世人所关注的,然而我们在建国至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至今的崛起,还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发展的惊人速度又隐含了些什么?这是值得我们从中国发展道路上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震撼中国一书提及了几个中国崛起的特有关键词“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良政善治”、“选贤任能”、“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等。结合作者的思路,我们可以来看一看中国崛起是否真正有效地兼容了这些要素。首先来看“实事求是”,毛泽东把这个理念定为中国革命成功的思想精髓,邓小平也讲其确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关键点,即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检验的标准应该为国家的活动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整体利益。但实际上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国家政策往往都趋向了少数集体的利益,使得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在发展中又越少了“实事求是”的另一个方面即“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和政府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应该时刻坚持三个原则,即政府的一切言行都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按照群众的意见来决定政府的方针和政策;根据群众的意见来检验政府的对错与得失。而要做到这些,靠的就是感觉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勇于承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我党与时俱进应该时刻坚持的古训与内在动力源泉!再谈“民生为大”,中国人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箴言,这也是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经验,全力消除贫困,努力改善民生。的确我们在改善民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若把民生工作放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上来看,当中的不足和问题还是值得进一步分析的。先列出几个数据:三峡项目总投资2000亿;世博会直接间接投资近4000亿;背景奥运会">奥运会直接间接投资近1。5万亿;高铁总投资近1。8万亿。这些中国崛起中的重大活动、项目的耗资之巨大,很难让我们对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有一个明确而公平的交代。确实,我们在民生工作中的还要注意很多问题:1、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2、物价上涨过快、就业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3、矛盾十分激化的住房问题;4、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生活压力;5、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等等。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崛起的表现和其说法的体现在哪?最简单的一个句话,即为“经济的腾飞与国际影响力举足轻重”。但我们自己要充分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崛起仅仅看经济因素本身就是一个误区,一味的强调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对社会法制、道德、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是会存在很大的隐患的,这种隐患如同慢性毒药,虽然不会产生强烈的社会矛盾,但是却伤害了国家发展的根本,会让我国的崛起没后劲、无可持续性,甚至产生诸多恶性循环的负面社会效应。再看“国际影响力”,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主要体现为廉价的劳动力和强大的购买力;这恰恰反应出中国发展中的畸形模式所带来的严重贫富差距。当然城乡差距加大、腐败问题、环境问题等等都应该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社会大背景下的浮躁风气亦无所不在,高速低质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严重的产能过剩、高校的学术造假与行政官僚主义、比“豆腐渣工程”更可怕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政府的公信力严重下降和社会诸多不安因素。我们应该警惕了!再看看社会价值观的扭曲、道德的沦丧,人们把欲望当做理想,把麻木当做深沉,把怯懦当做稳健,勇敢是莽撞,执着是偏激,求真是无知,老人摔倒不能扶、红十字会丑闻,太多的社会道德与价值底线被击穿。再看媒体舆论的不作为与错误引导,从才华横溢的“吴中四才子”、到忧国忧民的“民国四公子”再到当今庸俗不堪的“京城四少爷”,中华传统美德何在?中华新的崛起又何在?

  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古国,有其深刻的底蕴与内涵,在本质上是与西方新的价值体系有差别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同样也决定了中国不可能与西方国家成为所谓的真正的朋友。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挖掘自己好的传统、学习西方优秀的经验,有古人的古训领路,有西方的经验带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经营这个国家呢?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照顾善良而纯朴的老百姓呢?

  天助自助人,中国崛起之前,更应该好好地觉醒!

中国震撼读后感

关于中国震撼读后感的内容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震撼读后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