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作文网

小鱼作文网

龙的传说_重复

526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文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文字,一直是最好的历史见证者。同样,也记录着当今无数学子的成长。成长路上,我们创作作品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踌躇满志,风华正茂。下面,一起欣赏小鱼作文网为大家带来的龙的传说。

【第1篇】

据传,古时候森林里的动物很多,而且非常凶猛,常常成群结队出来袭击、吞食人类,致使人类无法安宁地生活。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们只好频频向天庭发出求救呼声,祈求上天能惩治那些无比凶残的动物。天帝同情凡人的疾苦,立即委派六郎神到凡间查看,了解实情。

六郎神下到凡间目睹了动物撕咬凡人的场面,感觉到问题的严重,如果不及时拿出拯救办法,人类将无法生存。他重重地划出一条界线,暂时把人与动物隔离开,再遍访百姓,搜罗各方面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尽快在动物之中立一个“王”,以它来管制那些为所欲为的动物。六郎神采纳了大家的意见,苦思冥想得出了一个妙计:以九种动物组合成一种新动物,取名为“龙”。说办就办,他即刻就在洞壁上漫漫地画了起来。先勾画出蛇身,接着画驼头、鹿角、牛嘴、鱼鳞、凤尾、鹰爪,当画完“狮须”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他想这第九样“虎眼”只能先画在一旁放着,等到九九八十一天,念个咒,再把两只“虎眼”安上去,以后这东西才会更听话。快到八十天时候,有一个木匠带着斧子、墨斗到深山老林里砍伐木头,走入洞内歇息。偶然之中看见洞壁上画着一个动物图案,觉得这是一个很奇怪东西,左看右看,就是缺少两只眼睛。他随手拿起墨笔,模仿六郎神画的“虎眼”,添在龙头上。这下坏了,洞壁上的龙张牙舞爪扭动起来,嘴里喷着浓雾,龙体火光四射,一时狂风大作,洞内飞沙走石,龙像一道闪电似的飞了出去。木匠趴在地上,吓得屁滚尿流。  一听说“王”龙出洞,那些凶猛的动物早已闻风丧胆,再也不敢出来食人,从此,人们有了安全保障,可以随随便便在山野劳作。  但是,龙成了百兽之王后,日益狂妄,根本不听六郎神的使唤,常常飞上天空兴妖作怪,有时连续降雨不止,地上常闹洪灾,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摇身一变,还多出了一条龙。六郎神一怒之下,一条镇在云层里,继续看管动物;另一条则打入东海,令它不得随意出入。  百姓以为龙虽然出了一点小差错,但毕竟功大于过,依然把它视为吉祥物,因此,逢年过节都要扎上一条龙,走村串户游耍一番,企盼来年风调雨顺,太平安康。

古人把龙看成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登天。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本书都有,而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亦不胜枚举。经典如《易经》,便将龙作了一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除这之外,历朝历代都不断有龙的传说和神话出现,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上至黄帝的时代,便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传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汉高祖刘邦,传说便是其母梦见与赤龙交配而怀孕出生。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人们常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传说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当然,传说里有义龙为善,便自然亦有恶龙为祸。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作为道教传统之一的龙王,亦开始出现反派的角色。在中国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其中亦不乏恶龙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龙江,传说以前便有白龙为祸,后来江边的一个村中,有一家人临产,并诞下了一黑龙。原来黑龙是来帮助除掉白龙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后白龙被除,人们为纪念黑龙而将江取名黑龙江。四川省的九寨沟有一卧龙湖,湖底有一奶黄色石梁,传说是白龙的化身。九寨沟附近有两条大河,一条叫黑水河,传说以前住著一条大黑龙;一条白龙江,住著一条小白龙。传说黑龙因妒忌九寨沟的风光而将那里的水吸乾,小白龙知道后,便将白龙江的水喷洒到九寨沟,回复其美景。黑龙知道后便跟白龙展开恶斗,黑龙在不敌时使计放毒,小白龙被逼逃到九寨沟其中一个湖泊中。黑龙为查白龙的下落而惊动了藏族的万山之神,最后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恶。万山之神为表彰白龙而给它一套金黄色的铠甲,这就是卧龙湖的传说由来。

古人把龙看成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登天。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本书都有,而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亦不胜枚举。经典如《易经》,便将龙作了一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除这之外,历朝历代都不断有龙的传说和神话出现,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上至黄帝的时代,便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传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汉高祖刘邦,传说便是其母梦见与赤龙交配而怀孕出生。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人们常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传说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当然,传说里有义龙为善,便自然亦有恶龙为祸。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作为道教传统之一的龙王,亦开始出现反派的角色。在中国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其中亦不乏恶龙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龙江,传说以前便有白龙为祸,后来江边的一个村中,有一家人临产,并诞下了一黑龙。原来黑龙是来帮助除掉白龙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后白龙被除,人们为纪念黑龙而将江取名黑龙江。四川省的九寨沟有一卧龙湖,湖底有一奶黄色石梁,传说是白龙的化身。九寨沟附近有两条大河,一条叫黑水河,传说以前住著一条大黑龙;一条白龙江,住著一条小白龙。传说黑龙因妒忌九寨沟的风光而将那里的水吸乾,小白龙知道后,便将白龙江的水喷洒到九寨沟,回复其美景。黑龙知道后便跟白龙展开恶斗,黑龙在不敌时使计放毒,小白龙被逼逃到九寨沟其中一个湖泊中。黑龙为查白龙的下落而惊动了藏族的万山之神,最后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恶。万山之神为表彰白龙而给它一套金黄色的铠甲,这就是卧龙湖的传说由来。

【第2篇】

古代关于龙的传说,比比皆是。远古时期,人们把龙作为图腾,当作神灵崇拜它。封建帝王们也都把自己视为真龙天子。于是天子的容貌称为龙颜,坐的椅子称龙椅,睡的床舖称龙床,还有龙袍、龙庭等。但究竟龙是何种动物呢?恐龙吧,白垩纪时代已经灭绝。再说恐龙这个名字,也是后人给起的。发现了那么庞大的动物化石,样子实在可怕,于是就叫恐龙。真正的龙究竟什么样子,恐怕谁也没有见过。于是古代的文人学士们,就根据自己的种种想象与发挥,添枝加叶,代代相传。就像画蛇人别出心裁,要把蛇身下加上四足一样,加来加去,最后龙就成了有角、有须、有鳞、有四肢、有长尾,既能腾云,又能吐雾的神物了。

近代学者,关于龙究竟是什么动物,有许多考证,有的说龙就是古代的野马,有的说龙就是水中的鳄鱼,有的说龙就是山间的巨蜥,有的说其实就根本没有龙这种动物。要下雨了,雷电交加,闪电突然劈开乌云,呈现出各种奇形怪状,像蛇、像马、像牛、像羊,学者经过加工描绘,于是就有了天龙下凡的传说。因为龙谁也没有见过,就像鬼谁也没见过一样,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把龙说成什么样子,都不会有人去追究责任。因为谁也找不出更为可靠的佐证。

龙究竟是什么呢?前面的说法都不无道理,但似乎都又有些欠缺。笔者突然想起“叶公好龙”与“刘累扰龙”的故事,于是突发奇想,产生了自己对龙的一点看法。

请看《叶公好龙》这则寓言的描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问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这则故事,发端于平顶山地区的叶县。且不论这则故事留给后人的启示。就事论事来谈,因为叶公特别喜欢龙,所以把自己的室内到处都雕刻绘画为龙。结果物以类聚,这就招来了它的同族老朋友——大蟒蛇,大蟒蛇有点傻帽,它辨不清真伪,信以为是真龙,所以就想来凑凑热闹。它先是“窥头于牖”,后又“施尾于堂”。结果吓得叶公失魂落魄,面无人色,赶忙逃走。由此看来,这个“天龙”应该是一条大蟒蛇,看它的动静,起码得有一丈多长。突然出现一条这样大的蟒蛇,不要说叶公,谁都会吓得浑身发抖,“弃而还走”的。古代人烟稀少,狼虫虎豹,到处横行,又加上他满屋都画的是龙,大蟒蛇偶然光顾叶先生(应该称沈先生)家,也不足为怪。

再看“刘累扰龙”的记载,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sì驯养),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后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食之,继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去掉迷信成分,从这段文中能够筛选出的有价值的史料应该是这些:孔甲率领扈从出外打猎,在黄河和汉水沿岸,捉到了雌雄两对龙。带回宫中之后,谁也不知道怎么喂养,于是张榜招募会养龙的专业人才。陶唐氏的后裔中有个叫刘累的,曾学扰龙于豢龙氏。听说这件事后,就毛遂自荐,主动上门为孔甲驯养这四条龙。可是刘累的养龙技术并不算高明,没过几天就死了一条雌龙。但刘累有一套欺瞒上司的本领,他把龙肉作成肉羹,谎称是自己打来的野味,奉献给孔甲。孔甲觉得味道鲜美,接连吃了好几天。还大加赞赏,给了刘累不少赏赐。

可是孔甲养龙干什么,就是为了当做宠物玩耍,就像现在有些有钱人养小猫,小狗一样。孔甲为了观看舞龙表演。因为“扰龙”一词,不仅仅只是饲养义,更多的还有驯练义。过了一段,孔甲就让刘累放出龙来玩耍,他听人说一雌一雄双双对舞,“交缠如饴糖状”是很精彩的场面,可是刘累一次只能放出来两条,孔甲问他为什么不把四条龙都放出来,岂不更加精彩,他以有条龙还没驯好为借口,加以搪塞。一次两次倒也罢了。时间一久,孔甲终于起了疑心,非让他把四条龙都放出来双双对舞,刘累看实在糊弄不下去了,赶忙连夜带着家小,潜逃到河南省鲁山县的西部山中,躲藏起来了。

什么动物才能进行舞龙表演,鳄鱼不行,巨蜥不行,野马也不行,只有蟒蛇可以做到。鳄鱼性情凶暴,不能作为宠物驯养,就是饲养它的主人,也不敢近前;即使鳄鱼会舞,看鳄鱼起舞,实在是玩命事;说到巨蜥,似乎听说现在澳大利亚、南非有之,夏朝时中原是否有无巨蜥,无从查考,即使有,看巨蜥对舞很难让观众产生乐趣,只会让人生厌。让野马出来对舞,更是无稽之谈,如果说是搞赛马活动,倒还有些道理。

上面还说到,刘累把死了的雌龙,制成羹汤,冒充野味,献给孔甲后,孔甲觉得味道鲜美,连续吃了好几天而不烦厌。我在想,这决不会是马肉,因为马肉是肉类中最粗糙的,临时充饥则可。不可能会使孔甲觉得味道鲜美。蛇肉就有可能了。北方人没有食蛇肉的习惯,主要是蛇这种动物,令人可怕,有的蛇又有剧毒。于是北方人就把食蛇肉视为畏途。南方有食蛇肉的习惯,现在它仍然是贵宾席上的一道美味佳肴,问他们蛇肉咋样,都会说蛇肉鲜嫩。我们学校有位老师,虽是北方人,但曾经在四川成都生活过,所以就很喜欢食蛇肉,经常听他赞叹蛇肉味美。所以我认为龙不应该是马,而应该是蟒蛇。

再者,玩耍蟒蛇,从古至今都有记载,《聊斋志异》中就有一篇小说《蛇人》,写的就是一个人,如何把蟒蛇从小养大,他走街串巷,四处玩耍,并以此作为生业,还与蟒蛇建立了深厚情谊,以至于蟒蛇长得太大,已经带不动它了,无法再玩耍了,想把它放回山中,可就是赶它不走。文中曰:“耍蛇人只得挥手说:‘去吧,世无百年不散之筵。从此你可隐身大谷,必将成为神龙,笼子中怎么能够久居呢?’蛇乃去。”恋恋不舍之状,可见一斑。这里耍蛇人也把蟒蛇称为“神龙”。其实蟒蛇是一种温顺的动物,它无毒,不伤人,适于驯养和玩耍。

最近电视上专门报道了南方有一户人家,主人有驯养蟒蛇的爱好,专门把它当做宠物,遂意玩耍。主人能把它挎在脖子上,就像围一条大围巾。别人看到它,吓得浑身觳觫,赶忙退步。而主人却爱蛇如子,形影不离。同居一室,同睡一床,真是其乐无穷。

由此我的一家之言认为,古代所谓龙者,便是古今都有的大蟒蛇。

【第3篇】

黑龙江南源于中国内蒙古额尔古纳河,北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境内的石勒克河。全长4370公里,年径流总量355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均排世界河流的第八位。水能蕴藏量3200万千瓦处于世界河流的第九位。可谓源远流长。

黑龙江两岸,风光秀美,物产丰富。景色宜人的迎门砬子、冒烟山、象鼻子山、七女峰、龙骨山、十八里湾;壁立千仞的石门崖、鬼见愁;鬼斧神工的观音崖、佛祖崖、阎王鼻子。这些自然景观把黑龙江装点得雄浑壮美,仪态大方。真可谓引人入胜,叹为观止。然而,地处中游爱辉的十里长江不仅风光迷人,而且,以其人文历史的丰厚久远闻名于世。

今天,我不谈爱辉将军的金戈铁马,也不说瑷珲条约的百年屈辱。我要讲述和爱辉密不可分的关于黑龙---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故事。

黑龙传说之一              黑龙出世

黑龙老李,出生在山东胶州湾,具体到哪个县?众说不一。但有一条是统一的,黑龙不是龙生龙,而是人生龙。黑龙有母无父,多种说法是其母梦卧河滩得到龙种而产龙子;有一种说法是其母尔偶食仙李一枚后而产龙子。不管黑龙生于何县,怎么生的,这些事还是让山东人自己商量确定吧。咱们黑河人就说黑龙到爱辉之后的那段事。

从前,黑龙江叫白龙江,后来因为黑龙秃尾巴老李战胜了作恶多端的白龙,才改名黑龙江。黑龙大战白龙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可问起水战场在什么地方,就没几个人知晓了。对这事只有黑河老辈人能讲明白。

爱辉江段水宽,渟深,流稳,号称十里长江。这里是水藏蛟龙,岸丰五谷,人杰地灵。当年的白龙就在此处安身。

白龙生性贪婪,两岸居民若有供奉不周,他就兴风作浪,淹没田地,冲毁村庄,江南江北的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黑龙老李离开山东来到爱辉,看到白龙施虐,乡亲们受苦,就想降伏恶龙,为民除害。黑龙先找个山东老船工窝棚落下了脚。然后,细心地察看了白龙的出来进往;选准了与白龙打斗的地界,这就是上游,离十里长江七十里水路的石灰场。石灰场两岸青山壁立,打斗起来不会使江水漫过江岸,殃及百姓。

连续三天,黑龙老李都是将白龙逗出龙府,引到石灰场打斗一场,试探白龙的本领,掌握它的虚实、弱点。三天下来,黑龙老李已成竹在胸,胜券在握了。

当晚回到窝棚,秃尾巴老李把自己的身世透漏给老船工。并且,告诉他三天以后,六月初三要同白龙决一死战。老船工听后别提有多高兴了,“你打白龙为民除害,这是件天大的好事。你看,我能帮上什么忙吗?”秃尾巴老李说:“你不说,我也要求您和乡亲们帮忙。我同白龙要打一场恶战,战前我要吃饱,中途我要加餐,您要和乡亲们为我准备好干粮;要为白龙准备好石头和石灰。这些东西要提前送到石灰场石砬子顶上。打起来之后,你和乡亲们助战、、、、、、”

老船工四处串联,安排备战。江东六十四屯,江西三十六屯的乡亲们忙着蒸馒头;跑山的、淘金的、行船的、放排的齐上阵,背的背,扛的扛,挑的挑,一拥而上的把石头、石灰搬上了石砬子顶上。

六月初三这天,两岸的山上站满了前来助战的乡亲们。正晌午时,只见白浪追着黑浪逆流而上。一到石灰场两股水搅成一团,一会把江水搅成锅底窝,旋得江底泥沙飞溅;一会把江水卷成一座水柱,恶浪撞得石砬子忽隆隆巨响。

乡亲们站在岸上击鼓摇旗,呐喊助威。三个回合过后,只见黑水翻了上来,老船工高喊:“黑龙上来了,扔馒头!”大家一面随声附和,一面把成筐的馒头扬到江里。紧接着白浪泛起,老船工和大家嘴里骂着:“狗日的恶龙,我让你好受去吧!”把一筐筐石头、石灰砸向白龙。三番之后,黑龙精神抖擞,越战越勇。白龙却是眼睛红肿,口鼻蹿火,身上败鳞残甲,筋疲力尽,无力再战。只好招架几下,抽身逃走。

秃尾巴老李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取得了胜利。为了纪念黑龙的功德,后人把石灰场改称了黑龙山庄。

黑龙的传说之二   《五道沟》的由来

秃尾巴老李打跑了白龙,化作人形一步一步的走向岸边。他要同帮助他的乡亲们见个面,道声谢。此时,亡命奔逃的白龙回头一看,秃尾巴老李没有追来,他就张牙舞爪地扑向人群,企图报复为黑龙助战的乡亲们。

站在乡亲们中间的老李听到风声不对,猛地抬头一看只见白龙已到近前。老李推开众人,手疾眼快地跃起身形,就在白龙一爪子扫向向乡亲们的一刹那,用力向白龙推去。白龙身子一偏,将江岸抓出五道深沟。

这五道沟就是从爱辉镇到四嘉子满族乡的五条小河,因为河道是被龙爪抓出来的,所以俗称五道沟。

老李就势擒住白龙,隐痛揭下身上一片黑鳞,迎风一晃化作一块黑石,将白龙压在江底。

当年,这块黑色镇龙石在水量小的季节,常常会露出水面,五十年代因撞坏过航船,被前苏联炸毁。

东海龙王得知黑龙为民除害的消息后,册封黑龙老李为黑龙江水系的首领,主管黑龙江流域的水族。并在五大连池为其修筑一座水晶宫。

老李怕白龙日后再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将它带到五大连池石海,点化成一条石龙,让它永世守着“似水却无流,人行不乘舟”的石海度日。

黑龙的传说之三          黑龙报恩

黑龙借助黑龙江边父老乡亲的帮助,打败了白龙,在黑龙江流域站稳了脚跟,他时刻记挂着乡亲们,保佑黑龙江畔风调雨顺,岁岁平安。

黑龙是个多情多义的好龙神,他看到岸上的百姓尊老爱幼,妻贤子孝,一家人和和睦睦的过日子,不仅想起了已经过世的母亲。于是,每年母亲生日这一天;还有六月初三自己的生日,也是娘的苦日这一天。老李都要到山东老家给母亲上坟。临行前,他不仅要给母亲准备各样的祭品,而且,六月初三,还要给沿岸的乡亲备点礼物,因为,这一天是两岸百姓帮助黑龙打败了白龙日子。

在老李的心目中最好的食品就是白面馒头,因为,这是黑龙江沿岸乡亲们当年给他准备的战地美餐,那可是充饥长劲的好东西。

水族们用什么做馒头呢?水中也没有小麦,只好就地取材用冰做成圆球权当馒头,让老李带上岸去还人情。这份人情还给谁,谁就倒霉了。

老李好心办坏事,有人原谅他,有人不原谅他。在下雹子的时候,脾气大胆子壮的庄稼汉,就往天上扔斧子或菜刀吓唬老李。老李最怕这玩意了,当年,就是这种利器要了他的尾巴。老李可是记着呢,他一见到有人提刀握斧就躲得远远的。

躲来躲去,老李发现山里的道上没人拦挡,“啊哦,原来山下人是怕“馒头”砸坏了庄稼呀。”老李一琢磨,我把馒头放到山里也不错,乡亲们农闲时采山就有吃的了。后来,黑河平原乡镇就很少下雹子了,老李把“礼物”送到山里去了。

黑龙的传说之四      山东老乡过摆渡

黑河市有条大街叫《官渡路》,这是因为此路直通黑龙江渡口而得名。渡口始建于清朝,起初,这里是居住在黑龙江北岸《海蓝泡》的农民到南岸种地的水上通道。沙俄侵占江东64屯后,这里由民用渡口变成了政府管理的官渡。

渡口下游不远处有个江心岛,就是现在的口岸贸易区《大黑河岛》,江心岛的上游是浅水滩。早年间的渡船都是木制小船,经不起风浪,往往被江水冲到浅滩上。特别是在雨季渡船被激流打到岛上,淹没的大树刮翻渡船,造成船毁人亡的事常有发生。

常在河边站那有不湿鞋的,渡口的船工差不多都有落水遇險的经历。你还别说,在渡船众伙计中还真有个人从来没出过事。这个人姓什么,叫什么没几个人知道,可提起舵工“老山东”,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说他和秃尾巴老李是胶东老乡。长得浓眉大眼,虎背熊腰,走起路来两脚生风,碗口粗的船浆握在他的手里就像两根细竹竿。你别看他长得憨憨大大的样子,他可是个能说擅讲的乐天派。他每天都和乘客有说有笑。开船之前,老山东都要操着胶东口音高喊:“各位坐稳了,老山东开船喽---”就这一嗓子就够逗的了吧?然后,稳稳当当的把你送到对岸。

久而久之,有的船工琢磨出道道来了,原来这老山东开船喊一嗓子是和黑龙打招呼求平安呢。本地船工也学着老山东的样子喊起了,“老山东开喽。”可是该搁浅还是搁浅,该翻船还是翻船。这是为什么呢?老山东告诉大家“山东人不但实在,而且脾气倔,你们常在江上行船,黑龙爷早都认识你们了,你们喊老山东开船了,他以为你们在戏弄山东人呢。”原来是这样啊。本地船工思来想去找到了一个好主意,开船之前,船工们先问上一句,“山东客人上船了吗?”然后,船客答应一声,“上来了。”“山东客人坐好了,开船喽--”船客中没有山东人怎么办?别人可以代答呀。反正黑龙也不查身份,人一多他哪能分清谁是山东人呢?不管怎么说这招还挺灵验,翻船搁浅的事故再也没有发生。后来长途客船也学会了这一招。

黑龙的传说之五        黑龙还瓜债

一位山东老汉,逃荒来到现在黑龙江畔的乌斯力。那时的乌斯力村还在对岸,这里只是一片荒原。老汉砍树刨根开了一片油砂好地,种起了大西瓜。老汉是个勤快的瓜把式,瓜园侍弄的地地道道,花繁叶茂,开园季节一到,瓜熟蒂落满园清香。在高寒地区种出黑籽红瓤香甜可口好西瓜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了。远远近近的村民,采山狩猎的山民,挖金寻宝的,跑船放排的慕名而来的多了去了。他们一是为解嘴馋,二是为开眼界。但来得最勤的是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

这个小男孩身穿一件红兜兜,头上扎着两个小髽鬏,两只又大又圆的眼睛炯炯有神,宽鼻阔口相貌不凡。他每天黄昏必来光顾,从江中游泳上岸。来后就帮助老人拔草、下瓜,边忙活边同老人聊天。老人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忙过一阵就杀瓜给他吃。这个孩子告诉老人他姓李,家住对岸。瓜园进入罢园期,吃瓜的买瓜的越来越少了,小男孩也有几天没来了。老汉每到黄昏时分都要向对岸张望,盼望小孩到来,他还留个晚熟西瓜等他来吃呢。

一天晚上掌灯时分,小孩领着一位中年汉子走进瓜窝棚,彬彬有礼的对老人家说:“老人家,我的孩子不懂事,白吃你一夏零一秋的西瓜,实在对不起您了。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为报答你,送给你一颗珍珠,权作瓜钱吧。”山东老汉急忙推辞,并说“我喜欢这孩子,给他几个瓜吃算得了什么。这东西我不能要。”中年人说:“咱们是山东老乡,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是颗宝珠。你种瓜离不开雨水,也需要好太阳。今后每逢旱涝,你就对着珍珠连喊三声“老李”,你要雨,我给你行雨;你要晴天好日头,我为你驱云拨雾。保你瓜田旱涝保收。”说完深搭一躬,拉着孩子就走了。

山东老汉撵出瓜窝棚,只见父子两人没入江中不见了。后来,老人家的西瓜越种越好。黑河特产薄皮、小籽、沙瓤,香甜可口的乌斯力西瓜名扬国内外,当年,黑河口岸就是靠西瓜打开了长期关闭的中俄贸易大门,这是山东老汉留给子孙后代的物质财富。

黑龙的传说之六            鲤鱼将军

三百多年前,五大连池住着一位年轻的猎人。有一天, 他到最大的池边的林中狩猎。当他走到距池边不远的地方,看到池面上泛起一股巨大的浪花,猎人机灵的一下躲到一棵松树的背后。随着浪花从水中跃起一个红脸大汉,只见他头戴红铜战盔,身着红袍亮甲,手持方天画戟,炯炯有神的两只大眼向四下巡视一番,又侧耳听了听,然后,扎入水中。

一旁偷看的猎人刚想回身离去,只听水下鼓乐齐鸣,接着一张紫檀木的矮腿桌子浮出了水面。十几个美女身着艳服,手捧杯盘,布上酒席,侍立两旁。这时几个身穿锦袍的壮汉从水中出来,揖让了一番,团团围坐,推杯换盏,豪饮阔论的喝了起来。猎人想起了传说的秃尾巴老李八月十五赏月的故事,他心里说,今年让我给赶上了,我得好好看看热闹。

猎人看着看着不由得手足舞动了起来,一不小心弄响了手中的土枪。水上的人和桌子忽然沉了下去。接着水中吼声大作,同时伴着求饶的声音。不一会水中泛红,一条几十斤重的金红色鲤鱼直挺挺地漂上了水面。原来是鲤鱼将军侦察不利,惊动了龙驾被处以了极刑。

从此以后,秃尾巴老李再也不到水面上赏月了。

【第4篇】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作为龙的传人,不能对中国的龙文化一无所知。不了解龙文化,就无法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龙的原形是什么?龙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象与文化含意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龙在中国文化中有何影响?这些问题在远古时代就不断地以不同方式困扰人们,至今也未全部解决,还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这里,我们将追寻龙的踪迹,进入远古的历史和龙的世界,去了解、探索龙的奥秘……

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龙不是被帝王们全部霸占。在民间,龙仍然以各种方式出现。中国的各个民族几乎都有以龙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人们以赛龙舟、舞龙灯来欢庆节日,以祭祀龙来祈求风调雨顺,下面介绍一些龙的传说:

龙的传说——龙珠:

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有“单龙戏珠”、“二龙戏珠”等)图案。有朋友问了:什么是“龙珠”?“龙珠”因何而来?“龙戏珠”又是怎么回事?

龙珠是与龙有关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这是《庄子》的说法了。《埤雅》也言“龙珠在颌”。《述异记》讲,“凡有龙珠,龙所吐者……越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上述说法讲了两个意思:一是龙珠常藏在龙的口腔之中,适当的时候,龙会把它吐出来;二是龙珠的价值很高,用民谚来说,就是得一颗龙珠,胜过种一千亩柑橘。

那么,龙珠从何而来呢?龙为什么要戏珠呢?我们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软体动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其贝壳内分泌并形成的圆形颗粒,因其有亮丽的光泽而被人们所喜爱,因而被称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动物能生出珠来,作为水族之长的龙,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枣这该是龙珠神话产生的一个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还不是这么简单。龙是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集合的对象有鱼、鳄、蛇、猪、马、牛,以及雷电、云雾、虹霓等等。其中,鳄类和蛇类是卵生的。卵是圆形的,也可以说是颗粒状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颗粒。那么,古人会不会把鳄卵蛇卵当作一种“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将鳄蛇作为主要的集合对象,对其卵自然不会忽略;对鳄和蛇来说,卵的意义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鳄、有蛇,进而才有龙。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进入龙的生活之中的。那么,龙珠就是龙卵;龙戏珠,实际上就是龙戏“卵”,是龙这个神物,对生命的呵护、爱抚和尊重。其中体现和表达的,是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即对转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和发挥。

民间吞珠化龙的传说为我们的看法提供了注脚: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宝珠,此珠放到米缸涨米,放到钱柜生钱。某财主知道后,带人来抢珠。少年情急中将珠放到口里,却一不小心咽了下去。于是口渴求饮,缸水喝干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着喝着,头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变长出鳞枣化为龙了。这样的传说广泛地流传于四川、浙江、广东等地,从中透示出“珠”的珍贵,以及珠和龙生命相依的关系。

太阳,是我们对“珠”的另一个理解。我们见到的一些龙戏珠图案,尤其是那些二龙戏珠图案,其珠多有火焰升腾,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为火球跃出海面。在人们的视野和观念中,堪称“火球”的,太阳可排在第一。那么,很显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阳出海了。既然是太阳出海,为什么要龙来“戏”呢?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龙则是代表东方的神物。这样看来,龙戏珠就有太阳崇拜的意思了,该是太阳崇拜和龙崇拜的交融。

龙分雌雄,这是二龙戏珠的图案比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双方共同呵护、爱抚他们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阳解,就是雌雄二龙共迎旭日东升,让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龙对称,龙体弯长,珠形滚圆,在构图上也具有一种美感。

龙的传说——乌龙:

少华山下的龙潭堡,原先只有十来户人家。村里住着:一家姓刘的父女二人,靠做卖豆腐为生。女儿名珠凤,出落得俏模俊样。有一天珠凤去挑水,钩搭上挂上来一条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来放到井台上,说:“怪可怜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对她点了点头,一转身窜到井里去了。

珠凤挑水刚进屋,听见背后有人叫她。转身一看,是个二十来岁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凤的手,在她手心里放了一粒滚圆滚圆的珠子,说:“我是渭河龙君的五太子,刚才在龙潭中戏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钩搭上挣脱不得,多谢大姐救命之恩。这是一颗龙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后有啥为难事,大姐只管说一声吧。”说完,顿时不见了影儿。珠凤追出门外,只见井口一团白雾,听得井水哗啦啦响了几声。她觉得像是在梦中一般,再看手里,分明是颗宝珠。进屋后,她将龙珠往水瓮里一丢,哗枣,水花翻溅,泛起满满一瓮清水,尝一口,比那井水还甜,珠凤知是宝物,对谁也没讲,连她亲大也瞒着。只是常常想起乌龙,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担水,偷偷往井里看上几眼。

离龙潭堡四五里的孙家堡住着一家财东尹立先。珠凤他妈死的时候,刘老汉没钱殓葬,借了尹财东十两银子。日子穷,还不起,却常给尹家送些豆腐,权当付了利息。这十两本银尹财东也不催要,乐得一年到头吃豆腐不花钱买。

珠凤姑娘年长一年,越发出落。尹立先贼眼骨碌一转,打起了珠凤的鬼主意。先是请了个能说会道的媒婆,给珠凤说媒下聘礼来了。刘老汉执意不肯,珠凤心性刚烈,提起礼盒子摔到门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财东知道了,气得直翻白眼,骂道:“老东西给脸不要脸,十两银子的财十几年咧欠着不还。哼!连本带利纹银百两,三天内交来啥说不说,交不来银子枣哼哼!”他眯起眼一声冷笑:“叫珠凤姑娘来顶账!”话传到刘老汉耳朵里,他也没了主意。珠凤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没办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儿上,牙一咬,心一横,大叫一声:“妈,儿跟你来了!”眼睛一闭,纵身扑进井里。

珠凤只觉得头晕目眩,像是腾云驾雾一般。忽听得耳朵边有人呼喊:“珠凤,珠凤妹妹!”慢慢睁开眼一看,原来自己不曾落到水里,却躺在乌龙的胳膊上。“乌龙哥!”她像见到亲人一般,伏在乌龙的怀里大哭起来。乌龙劝她说:“珠凤,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难过。狗财东为富不仁,天理难容,看我收拾这条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凤不肯,他在她耳边一阵悄声絮语,说得珠凤含泪带笑,连连点头。

听得珠凤投井、乡亲们打着火把下井救人。乌龙见有人下来,轻声对珠凤说:“好妹妹,我不送你了。”双手将珠凤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凤,连忙绑上绳子,把她救了上来。

夜深人静,珠风把她和乌龙的事从头到尾给父亲学了一遍,老汉听了暗暗惊喜,却又半信半疑。珠风从瓮里捞起龙珠,老汉见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凤的话。珠凤跳井得救的消息传到尹立先耳里,老贼捋着鼠须一阵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财万贯,金银满箱,再能有这么个美人几,可真是……啊,嘿……”贼眼一转,吩咐下人分头准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贼带着一伙家丁朝珠凤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阵狂风卷着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带来的财礼早刮得没了影儿,尹贼连人带马翻倒在地。狂风过后,老贼一看,财礼虽空,人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带着一帮家院,挥棍舞棒,直奔刘老汉家来抢珠凤。

乌龙见老贼三番事过,仍不知改,待老贼冲到井台边,便现出真形,口含龙珠,喷出一股清泉。一时间电闪雷呜,恶浪滔天,尹贼一伙狼哭鬼嚎,随波翻滚,被冲入渭水河中,喂了鱼鳖。一会儿云消雾散,满天霞光,云端里舞起一条黑色巨龙,龙背上坐着珠凤姑娘。飞到山顶,乌龙卧下歇息,珠凤向父亲和乡亲们挥手告别。

从此,人们就把这村子叫做龙泉村,后来又改成龙潭堡,把龙歇息的山头也起名叫做乌龙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龙山了。

龙的传说——百叶龙: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妻子怀胎一年,生下一个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

老族长知道后,大发雷霆,一口咬定这是不祥之物,逼着夫妻俩立即把婴儿卡死。夫妻俩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脚盆,将婴儿倒入门前的荷花池中。

几天后,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见她那儿子从荷花丛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讨奶吃。娘总是爱儿子的,于是抱起来喂了奶,就这样,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儿子三次奶。一天,两天,一直过了三百六十天,儿子渐渐长大,却现出龙的样子来。

这消息又传到老族长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没卡死,反而长大了,大为恼怒,于是想出一条毒计,要宰掉它。

一天中午,这个老头儿身边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边树丛里。等到那个女人淘米时,果然看见有条小龙游上岸来向她讨奶吃。

老头儿见状举刀就砍,小龙连忙跃人荷花池中。可是迟了,这一刀,把小龙的尾巴砍了下来,霎时间鲜血淋漓。刚好池中停着一只美丽的大蝴蝶,那蝴蝶见小龙无故受害,没了尾巴,心里十分同情,就立即飞过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于是变成了一条美丽的龙尾巴。

就在这时候,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的花瓣纷纷扬扬飞旋起来,那条龙一下子长到十几丈长,骤然从池中跃起来,身上插满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飞腾而去。

那老头儿见到这股气势,吓得昏过去,死了。小龙的娘一见儿子飞人云层,含着眼泪连唤三声小龙,但是小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自此以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会飞来降云播雨,使乡亲们获得丰收。长兴一带老百姓为了感谢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龙鳞和蝴蝶龙尾,制成长兴著名的“百叶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舞龙,用来纪念和庆贺。

龙的传说——二郎逐蹇龙:

(广元县)又二十里为神宣驿,即古筹笔驿也。相传武侯出师驻此。……神宣驿者,世传二郎神持剑逐蹇龙过此,故名。(明,曹学*《蜀中名胜记》卷二四)

二郎,李冰子。《朱子语类》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是因李冰开凿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按李冰于“二郎”之名已早见于此书。有关二郎神话,古籍不载,仅见于近人记述。)《都江堰功小传》云:“二郎为李冰仲子,喜驰猎,与其友七人斩蛟。又假饰美女,就婚孽鳞,以入祠劝酒。”《灌志文征》卷五《李公父子治水记》亦有记载。现代民间所传关于二郎之神话则甚多,兹节述其一:秦灾蜀,秦王命李冰为蜀郡守,二郎亦偕其父同至蜀。时蜀地多水患,二郎奉父命往寻洪水祸源,思有以治之。二郎跋山涉水,自秋徂冬,从冬及春,沓无消息。一日入山林,遇猛虎,二郎射虎死,方割取虎头。七猎人出,二郎举虎头示之,七人咸惊。乃求共往侦水患,二郎允之。遂同至灌县城边一小河,闻茅屋内有哭声,觇之,乃老妪哀其幼孙将往祭水怪孽龙者,知洪水患害,乃在于斯耳。遂与七人同往白父,李冰授以擒龙之法,众人依计而行。至祭日,二郎持三尖两刃刀,与七友同入江神庙,伏神座后。顷之,孽龙随风雨入庙攫祭物。二郎率七友遽出,齐战孽龙,龙不支,窜出庙。四山锣鼓喧天,人声如潮。龙惧入水,二郎与七友亦俱入水;龙上岸,亦俱上岸,遂擒孽龙。二郎与七友斗疲,暂憩于王婆岩下,而置龙于河中。河有龙洞,通崇床州河,孽龙乃伺机逃。二郎以三尖两刃刀置河上,倾耳近柄而听之,惊曰:“龙遁矣!”乃与七友急往觅龙,终复擒之于新津县童子堰。方返至王婆岩,遇前日茅屋泣孙老妪,持铁锁链来谢赠之。二郎即以此锁链锁孽龙,系之于伏龙观石柱下深潭中,后遂无水患。(《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龙的传说——孽龙与病龙:

农历的庚辰龙年和公元的2000年碰到了一块,算来是3000年一遇,于是,这“龙”就成了特别珍稀的“千禧龙”。企业家、文化人都纷纷围绕着“龙”做文章。总体上讲,龙当然是好的,不好,怎么会将我们民族、国家、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比作龙呢?具细些说,对龙族的成员就不能一好而蔽之了,这里得讲点辩证法,就像人间有好人坏人之分一样,龙族也有孽龙、歹龙、恶龙、祸害一方的龙。即就是好龙、善龙、祥龙、忠于职守的龙,也不能保证生生世世都不生疮、不患病呀。

好龙和孽龙差不多是同时出现的。

早在传说中的女娲氏时代,中原一带,就曾张牙舞爪过一条为非作歹的黑龙,这条黑龙被女娲氏斩杀。到了舜帝的时候,九嶷山一带一下子冒出了九条兴妖作怪的恶龙,舜帝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湖南,帮助老百姓除掉了这九条恶龙。滔滔黄河过龙门。龙门附近有一条卧龙沟,当年曾有十条恶龙盘踞在沟中,时不时地爬出来伤害人畜。勤政爱民的治水英雄大禹经过这里,见恶龙呈凶,便持长弓,搭神箭,将这十条恶物一一射杀。也是这位治水英雄,将一条作恶多端的太湖孽龙锁在了湖底龙洞,并在洞口压上了一口大铁锅。

可见,神话英雄们对付孽龙的办法是毫不留情地予以斩除。

为什么非斩除不可呢?英雄们明白:对歹恶的估息,就是对良善的犯罪;只有除掉孽龙,龙的队伍才能纯净,才能担负起布雨理水,为众生造福的重任。

巫山的错开峡和斩龙台是很有名的。相传大禹当年引导洪水到这里,一龙行错了水道,被大禹拨剑斩之。玩忽职守,与孽龙无异。

斩龙台,一座警示台。

四川的都江郾也是很有名的。都江郾有一座伏龙观,观里敬祀着一位颇具神话色彩的真实人物枣李冰。相传秦时蜀地水患不息,一条孽龙兴风作浪为害一方,逼得老百姓不得不用牲牢甚至幼儿相祭。蜀郡太守李冰和儿子二郎经过调查研究,制定了缜密的擒龙计划。当孽龙随风雨入庙攫取祭物的时候,李冰子二郎率众勇士突然出击,齐战孽龙。孽龙搏战不过,终被擒服,李冰将其以铁链系之,锁在伏龙观石柱下的深潭中。蜀地遂无水患。

像李冰这样的太守还真是不多。

马师皇是黄帝时代有名的马医了。相传有一条患了病的龙,从天上下来,耷拉着耳朵,张着大口,求马师皇医治。马师皇用铜针扎其嘴唇,又服之以汤药,几天后,龙病情好转,点头谢恩,腾云而去。

流传最广远的还是药王孙思邈医龙的故事。说是孙药王五十岁那年的某天晚上,正在灯下潜心地攻读医书,忽然雷鸣电闪,暴雨倾盆。有人笃笃地敲门,药王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身穿黄袍的干瘦老头来求医。老头衣不沾水,一进屋便雷停雨息。药王为其切脉,说:“这脉像起如腾云驾雾,落如倒海翻江,你是龙吧?”老头顿首叹道:“真是神脉啊!”药王说:“你的病是吃出来的,如今肚子很饿,却什么都吃不进去,对吧?”龙又点点头。药王说:“后天现出真身来吧。”第三天,龙来了,从后山脚直穿到药王的院中。药王在龙头上深深地扎了一针,又给龙灌了一桶汤药,龙上吐下泻地折腾了一阵,又在洞子里养了几天,好了,飞走了。

如今的疽疮和病变不算少了,多么需要医术高超的当代马师皇、当代孙思邈!

龙的传说——雪山龙:

龙的传说_重复

大雪山的顶上有个龙池。据说,凡是向它祈求晴雨的,它总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老人们说:当年,健驮逻国有个罗汉,常常到龙池的龙王那儿去做客。罗汉神通广大,坐在床上,就腾云驾雾地飞去了。他的徒弟小沙弥就躲在床底下,紧紧抓住床脚,跟着师父一起去。一直要等到了龙宫里,小沙弥才出来。

罗汉师徒两人到了龙宫,龙王就请他们留下来吃饭。龙王拿出天上的甘露饭来招待罗汉,而拿给小沙弥的却是人世间普普通通的饭菜。

罗汉吃完了甘露饭,坐下来为龙王讲经。小沙弥呢,就到厨房间去替师父洗饭钵。饭钵里有师父吃剩下来的饭粒,喷香喷香的。小沙弥想:怎么我刚才吃的饭菜一点也不香呢?喔,原来你这个龙王看我不起。好,今天要你知道我的厉害,我杀了你,自己来当龙王。

小沙弥这样想的时候,龙王已觉得头里疼得不得了。等到罗汉讲经完毕,龙王就再三道歉,请求原谅。沙弥还是不答应,回到寺院里以后,就立誓要实现这个愿望。

当天晚上,小沙弥死了,变成一条龙,腾空而起,飞到雪山顶上的龙池里,和龙王狠狠地打了一场,终于把龙王杀死了,住进龙宫,发号施令,把龙王原先的部属都收归自己管辖。

沙弥还不满足。他想,龙王不给我吃天上的甘露饭。你师父也是知道的,为啥也不开腔呢?所以,他连师父也怪上了,就刮起狂风来,把连片的树木连根拔起,想要砸毁师父的寺院。

这时,迦腻色迦王知道了这件事,就来过问。罗汉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告诉了迦腻色迦王。迦腻色迦王就给沙弥在雪山下专门造一个寺院,修一座佛塔,有一百来尺高。想给他们做做和事佬。可是沙弥不答应,老是呼风唤雨来捣乱,寺院和佛塔造了七次,被沙弥龙毁了六次。

迦腻色迦王也发火了,心想我堂堂一个国王,连小小的沙弥也制服不了,像话吗?就点起了大批兵马,来到雪山下,非要把龙池填平了不可。

沙弥龙害怕起来,摇身一变,变成个老波罗门,去对国王说:

“你是个堂堂的国王,所向无敌,至高无上,怎么无缘无故去和一条龙打起仗来呢,龙不过是一种动物,它力大无穷,腾云驾雾,上天入地,也不是我们人类的对手。国王今天兴师动众,去跟一条龙打,实在不值得。打赢了)你也讲不响;打输了,你更加下不了台。我劝你还是赶快收兵回去吧。”

迦腻色迦王不听他的话,坚持要打。

沙弥龙回到龙池,发起威来,顿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狂风拔起了大树,沙石像雨滴一般打过去。天昏地暗,国王的军马被打得狼狈不堪,四下逃散。

国王只好去请求如来佛来保护他,说道:

“我这个国工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今天却输在一条龙的手里,我的命太不好了。祈求我祖如来,大慈大悲,保佑我打败恶龙。”

于是,国王的两个肩膀上冒出了熊熊的火焰来,狂风平息了,云雾散开时,沙弥龙再也施不出威,只好逃回龙池。

国王命令每个军士挑一担石头来,发誓要填平龙池。沙弥龙又变成婆罗门,去对国王说:

“我就是雪山龙池里的龙王,被你打败了,只好来请求饶恕。你要是真的杀了我,我怀恨在心,生生世世也要寻找机会报仇的,你看着办吧。”

迦腻色迦王就和沙弥龙讲和了,跟它订了誓约,如果以后再犯,就不再饶恕它。

沙弥龙说:“我是一条龙,龙性发作的时候,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请你再把寺院造起来,我一定不摧毁了。你可以常派一个人望着山顶上。如果发现山上涌起了黑云,就赶紧敲响牛骨头,我听到了这声音,就可以控制住自己了。”于是,迦腻色迦王就在那里造了座寺院,建起了佛塔。派人看望山顶云气的习惯,一直流传到现在。(玄奘《大唐西域记》译写《龙的传说》)

龙的传说——曲阜龙图:

出圣人的地方,三轮车都和别处的不一样。别的地方是蹬车人在前,坐车人在后;这里是坐车人在前,蹬车人在后:给人的感觉好像坐在铲车上似的。一下汽车,我们就被这样的铲车“铲”了起来,沿着圣人当年走过的“神道”,驶向绿意森森的孔林。

坐这样的车子前无遮拦,想看那里,就可以看到那里。更好的是,蹬车人兼作导游,一串串解说词很顺流地从脑勺的后上方传下来。我们这位说他也姓孔,是圣人的七十五代孙,“繁”字辈的。“你们没听说过吧,”在介绍了石坊、碑亭等之后,圣人后裔说,“那年新加坡总统李光耀来曲阜,在圣人出生的尼山发现了朱砂石,说这种石头可以开采做章料。后来我们这儿就有了采石加工厂,还兴起了送图章的风俗。青年人结婚,男的选龙,女的选凤,小娃娃过岁,大人们就为孩子选一枚夫子像:都是吉祥的意思。你们也可以选几枚,做纪念品挺好的。”

多年来对龙文化的关注,使我的脑子里总有一根对龙敏感的神经。来曲阜之前,就想着将龙和圣人及其家族的关系考察一番,蹬车人的介绍,使我的兴趣更浓了。依我的考察,作为古人由鱼、鳄、蛇等动物和云、雷电、虹等天象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龙一直按天神与人杰交渗益彰的规律演进着。孔子当年就曾将老子比作龙。传说他专程去洛邑拜见老子,回来后,对弟子们大发感慨:“我竟然见到了龙!龙,不像鸟那样可以用箭去射,不像鱼那样可以用勾去钓,也不像走兽那样可以用网去捕。它合起来是一个整体,散开来各自成章,驾着云气飞翔于阴阳之间,令人口张不能合拢,舌举不能问讯,简直捉摸不透!”不错,老子的静动自如的神态和纵横天地不拘一格的才思确实有“龙”的风采。

那么,孔子自己和龙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相传,孔子出生的那天夜里,有两条苍龙从天上盘旋而下,落附在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居住的房顶上。还有两位神女,手擎香露,从空中而来,为孔子沐浴。如今,这个传说已和“尼山祈祷”、“匡人解围”、“西守获麟”等人们熟知的故事一起,被精制地刻绘在“曲阜孔子精华苑”里。——当年,六十六岁的叔梁纥先生为了有个健全的儿子继承家业,不惜和礼仪相悖,娶十七岁的颜征在小姐为妻,生孔子于尼山崖洞。如果史书记载属实的话,孔子就不会诞生于屋下,苍龙又怎么盘附在屋顶呢?这里,传说和史实有了矛盾,——为了增添人物的神圣,请奇异非凡的神龙来帮帮忙,倒是可以理解的。不光孔子,中国的不少帝王人杰也都是这么做的。

在孔子的大弟子颜回的庙门前,我们见到了朱砂石的龙章凤印。一溜十几个桌子,不待你走近,热情的招徕声就拉拢着你。要价不算高,还现场给你刻字。同行的几位女士每人都选刻了一对两对。我选了一枚龙章和一枚夫子像。龙是透雕在章料上部的,扬首飘发,瞪目含珠,龙身蜿转起伏,鳞爪清晰可辨。夫子像也挺好,老人家高髻畅服,额头宽阔突出,垂洒着瀑布般的须髯,笑眯眯地向你拱手。

也许是圣人爱龙吧,走在曲阜的地面上,那些盘伏、旋升、飞腾的龙图会再再地撞到你的眼前:孔林石坊上的盘龙,孔子墓碑上的二龙戏珠,孔庙中的龙柱龙陛、游龙枋檩,孔府中慕恩堂绘龙彩画,以及出土文物龙形玉带钩、龙纹供璧等。这些龙都是神灵美善之龙,寓示着吉祥嘉瑞的神性。就连驮石碑的“龙子”——龟趺,即“霸下”,也被拿小喇叭的导游员寓以祥瑞:“摸摸霸下的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霸下的背,长命到百岁;摸摸霸下的脚,升官发财样样好……”只是那些石碑都被铁栏围着,让想摸的人摸不着。

像不会放过天地间的任何好事情一样,中国的帝王们自然不会放过具备通天、灵异、兆瑞、示威等神性的龙。他们认为自己是“授命于天”的,是代表上天管理人间的,因而是百分之百的“真龙天子”。而龙又源远流长,广布世间,谁也不能垄而断之。这样,就有了喻示人杰的“龙”和做为“真龙天子”的“龙”相遭遇的情形。

孔子是被帝王们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和“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其庙府用龙,按说该不会有什么忌讳。但“王”也好,“先师”也好,在“真龙天子”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曲阜孔庙中的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该殿四周廊下有雕龙石柱二十八根,前檐下的十根尤其壮硕美观:造型华赡富丽,刀法刚健精巧,条条盘龙扬首奋髯于祥云间,大有冲天之势。这些石柱龙,雕得很深、很美,似乎比皇宫里的龙还要“龙”,因此,在乾隆皇帝来曲阜祭孔时,孔氏后裔就不得不用红绫将石柱包裹起来,并为此而提心吊胆——唯恐“真龙天子”看见后有所怪罪。

清皇室因“龙”而怪罪孔氏后裔的事不是没有:也是在乾隆年间,清廷观天象的人忽然发现天上的紫微星暗淡了——这是有人要篡夺皇位的征兆。巫师们紧张地卜算了一番,算出此人在东南方向,即山东曲阜一带。最后经过确认,定在孔子的第六十九代孙孔继涑身上。乾隆皇帝立即派人赴曲阜查抄孔继涑的家。查抄者发现其家堂屋屋脊九间连在一起,这当然是犯禁的,即令立刻拆断。接着又去挖他的祖坟,发现其父母墓室左右各埋着一条像龙的大虫子,每条都缺一只爪。巫师解释说,只待龙爪生长齐全,孔继涑就要篡夺帝位作“真龙天子”。于是,孔继涑一下子变成罪人,孔氏家族也赶快将其开除出族籍。孔继涑后来发愤研究书法,曾有法帖行世,晚年病死在北京。这位圣人后裔死后身上还背着山一样重的罪名,棺材朝家乡运的时候,也要锁一道铁链,再锁一道铁链,再再锁一道铁链,而且不准埋进孔林:你说可怜不可怜?

【第5篇】

从前有一个山庄,叫卧龙山庄。山庄里面有五条龙,最大的那条龙叫龙大,老二叫龙二,老三叫残龙,它们横行霸道,专门欺负剩余的两条龙——龙震天和龙小小。

有一天晚上,卧龙神殿里的龙战袍被人偷走了,神不知鬼不觉,连那五条龙都没有发现。

早上,龙大和龙二、残龙去卧龙神殿一看,才发现神殿的宝物被偷走了。这事关紧要,得赶紧把宝物夺回来。可是由谁来当选圣龙骑士呢?龙大一大问,大家都被难住了。

又一天晚上,两个神仙出现了,一个叫千里眼,另一个叫顺风耳。龙大等人早已恭候多时,没等两个神仙取下战袍放进神殿,大家一哄而上,抓住了这两个神仙。

龙大对他们俩说:“你们从天上到人间,还趁机跑到神殿偷战袍,该当何罪!”那两个神仙不服气地说:“龙大你太嚣张了,玉帝派我们下来,把自信给龙震天,顺便拿战袍给龙震天试一试,谁知……”“谁知龙震天拒绝你们是吗?”龙大打断两个神仙的话并说道。两个神仙异口同声地说:“是。”话音刚落,两个神仙放下战袍,转眼间就给走了。

这时候龙震天和龙小小正在山庄入口守夜,龙震天悲伤地说:“小小,我们两个都是没有龙角的小丑。”正因如此,龙小小和龙震天才被迫在外面守夜。

一眨眼,26年过去了,龙震天和龙小小分离了好多年,现在的龙震天不仅长出龙角,还穿上龙袍,学成了飞天之术,身上发着闪闪的光。就连龙大也佩服他,甘拜下风。原来,龙大26年前和龙震天比赛过,确定了龙震天是龙的传人,并让它成为圣龙骑士。有了龙震天的守护,卧龙山庄从此恢复了平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表并不重要,只要自信,没有什么可难倒你。

【第6篇】

从前有一个小孩,他家里很穷,帮地主割草为生。

一个冬天,他跟着他爸妈上山割草,可是山上一根草也没有,小孩在一个石缝里发现了一个珠子,他拾起放进了包里。回到了家,小孩把珠子放在了一个只有一点米的抽屉里,第二天,他去拿珠子时抽屉里的米竟然装满了。地主知道了这件事,想把珠子抢过来,地主来到了小孩的家,小孩觉的不对劲,便把珠子放在了手里,地主把小孩的家搜了个遍也没找到珠子,他就让仆人搜他们身上,小孩转身把珠子吞了下去,地主没找到珠子便垂头丧气的走了。小孩突然绝的口渴,便喝了一杯水,可是小孩还是绝的口渴,便跑到河边去喝,令人惊讶的是小孩和完了整条河的水,可他还是绝的奇渴无比,他来到嘉陵江,正准备喝水时,突然便成了一条龙,向河边飞驰而去。

就这样,小孩成了一条龙,永远留在了嘉陵江海底,每当他想妈妈时,他就会叫一声,嘉陵江上就会莫名其妙的出现一个小岛。

【第7篇】

龙是一个完美的动物,世界上有多少人日日夜夜唱着那一首歌《龙的传人》,有时候还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

有关龙的传说,数不胜数,而下面这个故事就是”小白龙的传说“。

从前,秦龙山附近有一座白龙庙,听说这是小白龙从前住的地方。从前小白龙在天上居住,有一天,玉帝让小白龙下一场狂风暴雨,可小白龙不忍心把百姓们的庄稼毁坏,所以就下了一场毛毛细雨,这下可把玉帝激怒了,玉帝就罚它到人间做苦工,小白龙就到人间做了苦工,并和一个姓崔的姑娘相爱结婚。可是几个月过去了,赶上大旱,百姓们的庄稼都要快干死了,趁夜晚的时候,小白龙变回了原形,下了一场大雨,把庄稼都救活了。可是它变回原形的事最终还是被发现了。然而,他的妻子听到传闻后不敢相信,就追问小白龙,并让小白龙变回原形给他看,小白龙也是被逼无奈,就告诉了他的妻子,这件事情是真的,然后变回原形给妻子看。接着妻子看到了小白龙变回原形的样子被吓死了,百姓们就在附近创建了一座白龙庙,来纪念小白龙。小白龙虽然不存在于真实,但是它乐于助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龙,它也许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它那完美的能力和它的每一个精神,都值得我们崇拜、学习。

本文关于龙的传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精选作文,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关于龙的传说的内容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龙的传说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