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作文网

小鱼作文网

陈氏宗亲会发言稿

636

我们总是会被各种温柔的人或事而打动;我们总是会被真挚的人而打动;我们总是会被真诚记录的文字而打动。我们总是被打动,因为我们本身就有一颗柔软的心。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小鱼作文网为我们带来的陈氏宗亲会发言稿,希望这些文字能温暖你我,让我们回到那段记忆里。

  宗亲会和同乡会、商会、同业公会一样,也是海外华人组成的社会团体种类,具有群众性,其前身是同宗会、家族性的家族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氏宗亲会发言稿,欢迎阅读。

  陈氏宗亲会发言稿一

  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大家上午好!我是新字辈第33世孙陈凯,在33世孙中本算不上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让我发言确实诚惶诚恐。

  编修家谱是家族发展历程中的大事,我知道修谱已有两年有余,编委会的长辈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我首先向编委会的前辈和倡议、关心、支持修谱工作的所有宗亲致以崇高的敬意!

  随着历史变迁、时代发展,我们敦行堂陈氏宗亲流动性非常大,有些宗亲可能已迁徙至千里、万里之外了,编修家谱意义重大。

陈氏宗亲会发言稿

  家谱具有传承文明、正史补正、宣扬名人、聚宗睦族等作用。观本族,一世祖请于朝而作家谱,宋高宗赐金钱谱,并命史官汪藻作序,令我非常感动。史臣汪藻承圣上之命在族谱序中写到“家声四锐,赫赫播扬,世不乏人”使我等众后生深受鼓舞。序文我不一一宣读了,总之看完全文深有感悟。孙中山先生说过:“由于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应当加以发扬和利用。”

  我想,也正是基于这种情怀,陈氏族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祖祖辈辈将家谱的缮修工作延续到了今天,并以此来教育后代铭记祖先、不忘根源,厚德敦行凝聚亲缘。缮谱、修谱、续谱,彰显的正是不忘历史、颂扬祖先、传承族风、激励后人的思想和精神。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家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基石。作为陈氏后辈和所有前辈一样,我热切期望全族宗亲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家谱、家族发扬光大,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族人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动力。有宗亲曾提议修建陈氏宗祠,我本人非常赞成,并愿力尽所能予以支持。为了更好地推动今后宗祠修建、宗亲联系及与其它堂号陈氏或其它姓氏宗族交流,建议本次会议就成立“敦行堂宗亲联席会秘书处”予以讨论。希望各地敦行堂陈氏后裔在今后要加强联系、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为弘扬陈氏家族的优良族风不断努力,为当地和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衷心祝愿家族繁荣富强,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幸福安康!谢谢!

  陈氏宗亲会发言稿二

  各位宗亲:

  我们怀着“敬祖爱宗”之情,参加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动。追溯我祖兆祥、龙祥、凤祥昆仲三公皆为入盐始祖文杰公第11代孙。回顾1980年国家拨乱反正兴起祭祖的热潮中,各位宗亲积极响应恢复祭祖之号召,三位老祖的后裔本应联宗合祭,遗憾的是兆祥公这一门派竟失去联系,还有南洋镇陈姓也与我们同根同源,都不能同气连枝无形地分祭了。我们两个门派直系族人由金凤、德生、德喜诸君发起在新冲会议上研究组成十祭。第一祭从1980年新冲大队汝有家起联合祭到1988年民立大队宗庆家止。因参祭户不断增多等缘故各门支系领祭人研究1989年终止大祭。按照直系组分成黄尖、花川、新冲各领一祭。联宗大祭分开后今天又欢聚一堂了。从恢复祭祖到今年已经历了36个年头。在这漫长岁月中,宗亲们仍以饱满的热情参加祭祖,使祭祖活动丰富多彩、庄严肃

  穆、日臻完善,以垂范之风彰显祖德,不少宗亲热心“敬祖”事业,在经济上慷慨解囊;在文化生态上不断强化“伦理”教育;在祭祀仪式上放上年祭祖实况的录音录像,并做规劝发言。所有这些目的就是一条振兴“义门”家风,“我们心中有祖宗,儿孙也会记住我”上行下效绵延方式,此种精神确实令人感动。

  为了加深血缘理念提高共识、推进健康、持续稳定、传承有序,按照既定方案轮番举祭,故“敬祖爱宗”之精神不断升华,真正把祭祖活动成为构建和谐、文明家族的策源地,使宗亲们领悟今天的幸福得益于我祖恩泽后裔;也来自于党恩普照,进向使我们奋发向上,立志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现在在祭祀仪式开始之前,再利用几分钟时间讲几点认识:陈姓的由来、祭祖的意义、家谱的重要性、家规祖训共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陈姓的由来及其发展情况。我们陈姓出自妫姓系舜帝的后裔,舜的后代胡公满在兴周灭纣时周武王灭了商朝分封

  了有功的诸侯。我们的祖先被封于宛丘,都城就是今天的淮阳。古称“陈”国。胡公满是陈姓得姓的开宗先祖,其王室子孙以国为姓,陈国传到妫健时他生了三个儿子:升、桓,轸,后来轸做了楚国的丞相,封为颍川侯,所以我们的堂号叫“颍川”。陈姓源远流长人口众多,遍布神州大地,是中华民族大姓之一,全国人口普查名列第五,根据史料记载我们的祖先为避战乱迁移到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为车桥镇义门陈村),在那里聚族同居休养生息繁衍发展19代。陈旺老祖创建“义门”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治家方略,“勤俭耕读”为传家根本,曾收到南唐、李唐、北宋三个朝代旌表。义门陈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创收财富归集体共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对生老病死婚表喜庆均由集体负责。家族上下谦和乃至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趣闻佳话。到北宋仁宗时,义门人口发展到3978人,庄田300多处。不仅能够满足家族生活之需,还单列学田20顷作为教育经费创办书院学馆,使适龄儿童入学普受教育,由于重视教

  育培养造就了很多知识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举人、进士403人,封公爵5人、三元及第18人、县令以上州郡要员290人。“义门”经数百年的发展,不仅建有御书楼(图书馆)、千秋院、嬉戏亭、戏台、敬老院、育婴堂、医院等公共设施,还建有繁华的街坊市井、茶楼酒肆;建有佛寺道观、刑杖厅等执法机构。“义门”立家法33条,为确保家法有效实施,还制订了族规家训和各项管理制度。如此庞大家族和睦共居,精诚团结,在历史上实属罕见。曾有名儒题诗赞誉:“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爨四百年,天下无双。”。聚族同居代代相传发展到19代,前无古人,实属不易。这种模式实系共产主义之萌芽,世界大同之创举。如果没有深度的伦理教化,绝不可能有如此的素质修养,绝不可能有如此的思想境界。世人称“义门”名副其实,并不夸张。

  对于这样的庞大家族,统治者十分关注。根据史料记载,北宋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朝廷官员文彦博、包拯、范师道、吕海等联名上奏,说陈氏家族过于集中,朝廷难

  以控制,要求皇帝下旨分居。同年七月三日江西转运使(属府州以上的行政长官)谢井初奉旨率官临门监督分居。皇帝御赐“义门世家”匾额,按十二门派分析(意为分开)大小291庄遍布全国。陈旺公11世孙竞公由义门分迁入吴(吴:苏州简称)。我祖文杰公系舜帝119代孙,杰公幼居苏州阊门,在洪武五年奉朱老太君同弟文礼公迁移到盐城赉陈庄,文杰公后来落户伍佑场,入灶籍。为人仗义豪爽,精明善良在乡民中德高望重,被推任为鹾政使——盐官,主管赋税库银调节供需,身负重要责任。文杰公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珠溪镇之西,文曲沟畔,人称东家祠。文杰文礼二公为入盐始祖,二世祖友仁公创立家谱,我们的世数是从文杰公老祖迁徙到盐城起算的(以上内容详见《文杰公后裔五门三房凤祥公系黄尖支谱

  二、三修本》)。“我赉陈”陈氏文化研究会2008年4月22日发起强化实施三件大事,全体族人必须全力以赴。第一件大事:盐城陈氏大修谱;二是陵园建设;三是动员宗亲捐资建宗祠等敬祖事业。

本文关于陈氏宗亲会发言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精选作文,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