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作文网

小鱼作文网

读书事业人生演讲稿

936

文字,一直是最好的历史见证者。同样,也记录着当今无数学子的成长。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读书事业人生演讲稿。下面是读书事业人生演讲稿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

  二、读书的方法

  1、博览群书,先泛后精;先做书呆子,再做聪明人。

  如今时兴边缘科学,社会用人讲究通才之士,一个人要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脱颖而出,必须知识广博,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仅仅是指写文章;扩大开来看,读书多了,一个人在处理高深的专业问题和解决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就可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读书过目不忘者必竟只是少数,对大众读者而言,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作笔记、做卡片以至分门别类地做书箱式的知识储存都是长久而有效的方法。而精读书籍,则是深入领会作者思想最直接的方法。一部对自己人生有长久启示的书,一部对自己专业有指导价值的书,应该反复阅读,甚至阅读有关该书的研究论著,以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对某一名篇,某一经典,某一哲理名言,应该背诵以达终生记忆。中国古人读书特别重视背诵,背得过的篇章可以使人受用终生。

  还有一种读书方法叫“三勤阅读法”。所谓“三勤”就是“勤读勤抄勤写”,读、抄之外的写,就是知识转化,化人为已,吃进别人的,输出自己的。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古代大诗人欧阳修读书在“厕上、马上、枕上”,可以说不虚掷一寸光阴。

  所以鲁迅主张:读书的时候凡重要的段落和文句,要在下边划上横线,以后复读,只读划线的地方;他还主张一边读,一边做摘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郭沫若的方法是:由一本书而进入同类的书,由同类的书而探寻这一门类的本源,这是学者的读书方法。林语堂主张要读书就不要讲条件,光线暗啦,桌子低啦,有人不愿读书,一年四季都能找到理由:“春天困倦难读书,夏日炎炎好睡眠,秋凉冬冷天日短,不如等待到来年。”孙中山说:“我一日不读书,即不能生活。”他说他一两顿饭不吃他不在乎,没有书看他就受不了。有人提供了一个读书方法:科学书要读最新的,文学书要读最古的。因为科学的发展在日新月异,而文学书只有经过时间的过虑和历史的沉淀才能成为经典。

  郑板桥写过一块牌匾是“难得糊涂”,这大家都知道,但他的读书经验是:“五经、二十一史、句句都读,便是呆子;汉魏六朝、三唐、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蠢才。”他如此讽刺博览群书的人,就是要提示世人:精读一本书,胜过乱翻一车书。读书的方法各不相同,各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读书方法。

  朱熹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古往今来的大学问家,各有各的读书经验,比如梁启超,他推崇的读书方法是抄书,人常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就是这个道理。

  而司马光的主张不光是读书,而且要背书。中国旧式私熟的教学方法就是:念、背、打。先生教你念书,然后学生背书,背不过了打手板子。这样念过的书一辈子忘不了。打手板子多疼啊,手掌朝上,先生拿专门的板子或者戒尺打十几下,手掌肿起来吃饭连碗都端不住,要用砚台压在上面消肿止痛,因为一篇文章受这么大的罪,能忘得了吗?

  作为中国人,肯定你读得更多的是汉语书。汉文字不仅仅是思想的载体、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汉字里更包含着中华文化的遗传信息。这一点,我们要有民族自豪感。汉语是象形表意文字,它不仅是符号,而且内含信息,而西方的拼音文字K就是K,B就是B,只是个符号,不含信息。汉字从视觉上看,是形式加状态再加意象,从而形成一个汉字,这个汉字可以明晰而准确地表达对象:比如:田力为男,上边一个“田”字,下边一个“力”字,意思是:在田地里干力气活的人,这样的人是什么人?男人!这就内含着农耕文化的印记。再比如:羊大为“美”,少女为“妙”,“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等等。汉字的内含就是这样丰富。再比如仁义的“仁”字,左边一个单立人,右边一个“二”字,寓意二人为亲,仁者爱人,这在中国文化里,就是人和人相处应该相互关照和谐共处。“仁”可以促成友善和敬爱,而个人中心主义则可能导致掠夺和侵犯,所以一个汉字里就包含着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经常说我们是文明古国,文明在那里?汉字就可见一斑。

  2、把书广义来读,可以理解为读山河自然,读世道人心,读风情民俗,而后阅人知世。一个富于人生经验的人,他必然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而获得生活阅历必然与他行万里路有关。古人说,要做智者,必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走进大自然,就要善于观察:包括客观事物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本质,需要搜奇探微,对自然保持好奇心。

  读书是获得前人的生活经验,而旅行是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来获得对自然和社会的感知,这就叫阅历。

  如今时兴旅游,时兴游山玩水、时兴购物休闲,但作为有心人,更重要的应该是留心观察,要有发现,比如各地自然风物的区别,风俗民情的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文化深层上有什么意义等等。你要成为一个生活的观察者、思考者,首先要把自己身处的历史人文环境搞清楚,这就必须行走和观察。再比如对待困惑、困境、困顿、困难、灾难、苦难,等等命运中的不测,是呼天叫地,还是耸肩承担?苦难不见得是坏事,因为苦难令人深刻,悲剧使人崇高。俄国一位作家说过:对一个作家而言,少年时代的苦难是他一生的财富,对一个想在别的行当有所成就的人,少年苦难是对他心灵的磨砺和淬火。什么叫阅人知世,什么叫穷人的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历经世事的磨练,他心理成熟得早。所谓“行万里路”,其实是人生经验和见识的积累过称,古代的《徐霞客游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都是这么产生的。陕西有94个县,贾平凹考察过的县有七十多个,先后写出了《商州初录》,《商州又录》、《河西游品》、《陕南笔记》、《陕北八记》等等数百篇很精彩的记游文字,比如他写陕北的延川城,说是“这个地方的花朵是太少了,颜色全被女人占去;石头是太少了,坚强全被男人占去;土地是太贫瘠了,内容全被枣儿占去;树木是太枯瘦了,丰满全被羊肉占去。”这样准确而精彩的文安概括,是因为他脚下有着很扎实的行走功夫,再大的天才,生活积累这一块是不可以缺少的。所以,在此我要忠告立有大志的青年朋友,要脚踏实地去行走,用心灵记录大千世界,走好人生历程的第一步。

  二、从知道分子转变为知识分子,从而自成一家。

  经过博览群书,你可以获得许多自己以前不明白的知识。经过精读精研,你对某一门类的专业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再经过读山读水读自然读人生读社会,您就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有了自己的思想方法,这样你就不会人云亦云,也不会朝秦暮楚。你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你构建起了自家的学问体系和学术方法,你可以创造新的思想成果和物质成果,可以辨识前人的局限或错误;到了这时,你才从原来的知道分子转变成了知识分子。世上的大天才太少了,但我们常人通过读书,却可以成为学者。

  这几年,我努力阅读一些我们中华民族的元典、经典,比如《尚书》、《内经》、《周易》、《论语》等等,在了解我们民族文化源头的同时,也读出了不少困惑,也探知了前人的误读误解和他们求学问的矛盾过称。比如康有为,清朝末年以大儒自居,可就是这位大儒,在他的《大同书》里提出一个振兴中华民族的主张:男人三个月换一次妻子。这不是乱开药方吗?还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泰斗人物胡适,他为了否定中华上古文化,认为记载唐尧舜虞夏商史迹的《尚书》是假书,但他说《孟子》这部书是真的,而《孟子》这部古籍里大量引用了《尚书》的内容,这就叫人摸不着头脑了,胡适先生一惯的学术主张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而他偏偏在对待中华文化元典的严肃问题上没有小心求证!我们知道,“五四”思潮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扫荡传统、全盘西化,显然,在这方面胡适先生是个旗帜性的人物。“五四”时期还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叫“打倒孔家店”,当时的精英们认为中国衰弱的根源在于儒学,他们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男尊女卑”、“从一而终”,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等等都一古脑儿搁到孔子和儒家头上,其实,这是天大的冤枉,孔子的主张是“男女同尊卑”(见《礼记、昏义》),他的儿媳妇是再嫁的,孙子媳妇也是再嫁的,那有什么从一而终的影子?“三纲”是从西汉董仲舒“阳为阴纲”的理论演化出来的,与孔子有什么关系?恰恰相反,孔子主张“父慈子孝”,主张“君仁臣忠”。“五四”过了近百年,现在看来,“五四”要打倒的东西,不少都是国粹,都是今天要宏扬的东西。还有,我们的文化旗手鲁迅,他说中历史上满写着“吃人”二字,说中医是骗子,你父亲的病没治好那是你找了一个庸医,你可以说某个郎中是骗子,怎么连整个中医都要否定呢?西医里边的庸医难道还少吗?1926年梁启超因血尿住进协和医院,西医医生经过X光等一系列检查,认定他患有右肾肿瘤并据此于当年的3月16日切除了他的右肾,但术后对该器官进行病理检查时,发现右肾完全健康,一时与论大哗。但西医人士并不认为他们不科学。孙中山到死不吃中药,人们只好把药汤混在饭里。中医受压制自1846年上海仁济医院及1866年广州博济医学校的设立为起点。南京政府时期,有个议员搞了个取消中医的提案获得通过,导致南京中医大游行,后来不了了之;谁知解放后此剧又重演,1952年北京市发放行医执照时,要对中医考西医知识,这一下子就使广大的中医先生和民间郎中面临失业,为此而导致了北京中医界“八老上书”,上书毛主席,毛主席说我们不能搞民族虚无主义嘛,追查下来根子在卫生部,就一下子撤了两个卫生部长!还有,取消汉字的问题,“五四”以来就这么喊,解放后国家成立了“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第一步先简化汉字,第二步走拼音化道路,计算机出现后,汉字面临空前危机,因为汉不能象拼音文字那样输入计算机,所以汉字不科学。在此关键时刻,中国科学家王选发明了“五笔字型”,解决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问题,而且在联合国所有文件中,汉字的文件文本最薄,可以说是王选救了汉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们相信,为了救中国,就必须摒弃中国传统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科学和民主。他们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仿佛中华文化只有连锅踢了中国才能发展,这不是太荒谬了吗?这些反思,只有通过老老实实地阅读中华元典才能获得。不读书,你还会随声符合高喊“打倒孔家店”,现在全世界都认为孔子是文化大师,孔子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如果不读书还照着“五四”时期那样喊叫,不会让人耻笑吗?还有,中西文化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很时尚啊,人们开口就是人家西方文化多么科学,中华文化怎么不行,到底怎么样?翻一翻文化元典对比一下啊!遗憾的是,浮躁的知识界,少有这份认真读书的耐心。不学无术首先表现在所谓的知识界。我们可以简单比较一下中西文化对人的认识:在西方文化里,说人是上帝造的;可中华文化元典里的说法是:先有天地而后有万物,先有万物而后有男女(周易),就是说人是由天地万物演化而来的;还有,西方人认为是上帝造了伊甸园供人居住,可我们祖先的记载是“构木为巢”,先人们是自己伐木盖房子;在人类进化史上,“火”的作用是划时代的,可是火种从那里来?我们祖先的办法是钻木取火,而西方人怎么说呢?他们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神那里偷来的,谁的说法科学呢?还有,世界和物质为什么会运动,中华文化的回答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基督教文化里,说是上帝的“第一次推动”,有的说法是上帝朝地球踢了一脚,大科学家牛顿也认同这种说法。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认识论上,谁更客观真实不是很明白吗?所以,我奉劝诸位青年朋友,什么都不要争论了,读书吧!读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四、阅读文学作品的趣味和教益

  就籍书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而言,文学作品是最为丰富多彩的。在“四人帮”时代,文学作品工具化,所有艺术作品都必须为他们的政治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文艺作品才真正百花齐放,就文学作品而言,它可以有教育功能,传知功能,审美功能,但它更有认识功能、思辩功能和批判功能,等等。所以一个人,不管他从事什么专业,读的文学作品多了,经见的世事大了,就可以阅人知世,就可以像算命先生那样,把经见过的各种人物,他的形象、性格、命运都能揣摸透。你观察你的周围,一人一个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你现在就可以由你身边某人的性格来预测他以后的命运。

  再则,文学作品其所以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就在于它意味含蓄,给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寓教于乐的。我读过一篇小说,写一位邮递员送信到楼下,朝单元楼上喊:六楼一号的王老头下来取信!喊了几次,六楼二号的的阳台上一个青年答话说,王老头病了,你给送上来!邮递员说楼那么高都叫我爬上去送,我还活不活啦?阳台上的青年说:王老头是偶然病了,平常都是他下楼取信的,他家里也没有别人。邮递员说:我把信放在一楼的窗台上,你叫人给他捎上去。阳台上的青年说:那您等一下,我现在下来。过了好大一会儿,楼梯上响起了丁咚丁咚的声音,终于,在邮递员不耐烦的等待中,下楼代邻居取信的青年出现在他的眼前,邮递员惊呆了,这是一个柱着双拐的残疾青年!几乎所有读者看到这儿心灵都要颤抖一下。

  我们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很容易被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所感染,也很容易借鉴书中人物的行为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有的青年朋友喜欢读小说和散文,而不愿意读诗歌,我说不读诗歌的人他的情感永远是粗糙的。比如女诗人舒婷的成名作《致橡树》,我请一位同学来背诵一下,谁来?请举手!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读书事业人生演讲稿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关于读书事业人生演讲稿的内容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作文内容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