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作文网

小鱼作文网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959

小鱼作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为“真学”而教》读后感,经典美文不断,接下来请欣赏!如果觉得不错,可以给小编一个关注!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每每作课之后,总希望有人能给自己的课以指导,给出评价也指出优缺点。犹如良医与疾病,虽不能药到病除,立竿见影,但起码确定了方向,而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即使病去如抽丝,毕竟在前进,在走向健康,绝比闷头行走而不知所为、不知所进好。教育教学工作也一样。  读了冯卫东的《为“真学”而教》就有一种得到指导,得到开化的感觉,而这些都是从未被觉察到的,很佩服,有一种顿悟,也有一种耳目一新,但更多的是对教学也有了一种更清朗的认识。  我很接受冯老师所说的“真学”与“假学”的评说和界定,否则,同样的学习环境,同样的授课老师,为什么有的学生学得好,有的学生却收获甚小,这里除却先天因素而外,定是真学利于成长和发展,而假学既不利智也不增能。特别是冯老师把“学习到底是怎样发生的?”这一问题的视角切换到“教”,切换到“教师是如何引导和促成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的?”尤其感兴趣。由此共鸣,便牵引着我非常感兴趣地去“悦”读他的十八条建议。  由此忽而警觉,阅读也有真阅读和假阅读罢,因此沉下心来慢慢看,细细地品。都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同理,因数量有限,这本《为“真学”而教》老师们需要分批次阅读,我属前期拿到书的,因而有了阅读的紧迫感。每天几十页,边读边记笔记。原想只按学校要求,只做五次笔记便可,但读着读着有很多东西都感觉很新颖,对自己非常有点醒和提示作用,因而忘记了笔记的次数,只管记下,唯恐书不在手边时,那些好的东西被忘却。  粗略读完,合上书本的时候,有些东西确乎是被忘记了,但也有很多东西沉淀下来,不必记忆,已然留存于心了。因为这些才是最宝贵的。也许是“曾经”被提起,是过往被点醒,是问题被矫正,更是突然的给予我们以不同的视角和完全不同的方向感,使我猛然顿悟:是哈,确实是这样的。于是这种收获和共鸣便成了顺畅阅读的动力。下面随手采撷记忆之果,算是对阅读的一种梳理吧!  一、要效率更要讲质量冯老师在“建议二”中说,效率和质量不是一回事,这真是行家里手的见地,于我有一种被点醒的作用,有些想法渐渐从朦胧与迷糊中清晰起来。使我感觉到,教学中我们往往追求高效的课堂,高效的活动,常常奔着数量、速度的目标使劲了,但是质量如何就没太在关注之中。比如,常常催着赶画一幅画,赶制一个手工作品,总想着当堂完成比较好,结果只能粗枝大叶匆匆收尾。而很多艺术创作更可能需要的是慢工出细活,需要慢慢地去琢磨去建构。  二、“多多”并非“益善”  一度很崇尚触类旁通,多多益善,以为课堂中给学生的越多越好。以为,给了,学生便能得到,实则是不然。于今,在这个信息迅捷的时代,讯息的取得已经变得唾手可得,而选择才变得更加重要。如果教学还沉浸在贪多求全中,课堂时间就会被淹没在过多相似的联接中,使知识体系碎片化,使教学总在像急急地赶路,而忘了赶路的目的是细细地、慢慢地看一路的风景,而不是匆匆到达下一个再下一个驿站。这样,何异于小猴子掰玉米,再见到下一个好吃的,手中的便马上丢弃了。忙了半天,其实所握少得可怜。正如冯老师所说:“教得过多,必然是出多入少,予多而得少,学多而化少,学多而终少,因多而致少;还会冲淡乃至湮没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啊,教学只能如蜻蜓点水,学生不入心学习也就没有知识的真正生成。因而,教学就更加需要艺术性和科学性,也更需要教师以少胜多地教。冯老师给我们的有力指导便是“少是浓缩的少,少是有力的少,少是引人的少,教其实不是交给,而是引出,就像过去农村抽水泵灌溉,先往水泵里倒一桶水,是为了引出一川水。一桶水很少,一川水很多,理想的教学亦如此。”  三、“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教学以前,很羡慕和欣赏“行云流水”般的课堂,课上得顺,学生学得顺,没有冷场,没有滞涩,顺风顺水,师生皆轻松快乐。但冯老师告诉我们,这样的课堂很可能是多次预演的伪课堂,很有可能是教师一己才情的尽情展现,更可能是只有部分优秀学生展示的课堂,而大多数孩子是被忽略了的。想一想还真是。记得某次市里的老师送教到县,几位女教师都上得顺风顺水,可圈可点。只有一名男教师的课上得像拔河,时不时地需要师生费些力气才能“过关”,这样,课堂节奏当然就有停滞现象,在思考、等待和点拨中才得以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有磕绊,有停顿,原以为是预设失误,是课堂不顺,但现在想一想,这样的课不正是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正能给学生以帮助的课堂吗?!那些一提出问题,学生都能答得上来,一做练习都会的课,可不就被比照得成为了复习课了呗!这样想来,跳一跳才能够得到果子,吃起来其品质和味道一定更好吧!  能给我以点醒和指导的如上述三点的例子还有很多,书中冯老师的教育理论是在他的实践与思考中升华,现在,又复走进阅读者、实践者的心中和行动中,这便是冯老师的成功,便成为我悦读的快乐,因为欣悦于有收获。比如:上述几点,比如自己还没有提到的“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 “大成若缺” “碎问”、“倾听”、“‘玩——动’走向乐学”……等等,它们随着键盘的敲打很自然地从头脑中流出,只是“变”成了我自己的“颜色”和“味道”,变成了我自己的感觉和感悟。那么,它便必将会流存在我教学的理念与行动中。欣慰此收获,期望后有践行。于周琴

《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本文关于《为“真学”而教》读后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精选作文,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